射阳县高新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秉持“一切为了企业、一切服务企业”理念,根据不断变化的宏观形势、企业发展的服务需求,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坚持把企业满意作为唯一标准,不断优化服务平台,丰富服务内容,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创造了一流的企业发展环境。
案例一:科技领先——帮助江苏赛福探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实现创新驱动
江苏赛福探伤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由自然人杨标独资组建。公司成立初期仅有3台机器、8个工人,是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但杨标不满足于现状,带领员工埋头苦干、专研技术,在探伤机行业闯出了名气。随着公司的发展,2005年公司到园区征地新建了一幢125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但紧跟着又出现了技术跟不上、产品没市场的制约。中心的人员知晓后,主动帮杨标与北京、西安等院校、科研机构联系,建立院企、校企合作模式。在园区公司的帮助下,公司组建了由20多人组成的研发团队,成立了2个工程技术中心,相继与北京交大、天津大学、盐城工学院、中科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以及德国NDT公司、加拿大的RD公司,意大利的CGM公司等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并聘请中科院院士姚建铨、工学博士吴迪、邵双运、理学博士刘小军、高瞻、计算机测控领域专家张美琪副教授等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开展前瞻性研发,加速市场需求调研、新产品立项、新产品研发、新产品投放市场步伐。
公司发展壮大了,原有的标准厂房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研发的需求。在中心的帮助下,杨标又在园区北三环路北选址,新建厂房和研发大楼。目前,公司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15000平方米,科技研发面积3000平方米,各种先进生产设备40多台套。通过科技研发、产品创新,赛福公司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一个全国大型探伤检测设备行业中规模最大、最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申报并获批专利18个,其中发明专利3个,授权适用新型专利9个。先后组建了盐城探伤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射阳实验中心。PVUT特大型数字超声波探伤检测设备被市认定为“盐城市名牌产品”。 2011年2月研制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波在线检测设备,被江苏省科技厅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首台重大设备”。 2019年,公司实现销售4500万元,利润1250万元,税收415万元。
赛福公司先后获得 “江苏省创新型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创业优秀民营企业”、“盐城市优秀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等。
案例二:借鸡生蛋——帮助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资金往往是大多数企业创业、创新的关键,是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中心对入园企业资金需求积极帮扶,但也不是无原则的乱帮扶,先后与盐城中智咨询有限公司、盐城智方咨询有限公司、江苏佳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江苏久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中介机构合作为入园企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全方位的、保姆式服务。通过资金帮扶,让企业利用外部资金的投入实现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真正达到“借鸡生蛋”的目的。
2019年,帮助江苏省光辉电力器材有限公司等企业申请省技术创新资金500多万元,为盐城双佳电气有限 公司等8多家在孵争取“苏科贷”资金、技术创新等各类孵化基金1350万元,获得基金投资企业的数量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例6.8%。江苏省长江药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获得提供担保融资800多万元。
案例三:回乡创业——帮助大学生王辉创业
王辉,1983年生,中共党员,化学博士,化工工程师,盐城市“515”领军人才、盐城市新生代企业家。王辉老家是射阳县海通镇人,2002年上大学,2006年到南京大学读研。研究生毕业后,他又于2008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王辉同志组织大学生创业团队参加了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银奖和200万元风险投资。怀着浓厚的故乡情结,他辞去了导师安排的待遇优厚的工作,2010年7月和创业团队一起回到了家乡创业。
在筹建公司的过程中,公司选址成为第一个问题。选在海通,交通不方便;选在县城,又没有现成的厂房。当时的镇党委主要负责人知悉王辉的情况后,被他的回乡创业热情所感动,将科技创业园内大学生创业园的城北社区的厂房租给王辉。中心派专门人员帮助王辉办理工商、税务、环保等手续有了厂房,并帮助招录员工,成立了盐城通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辉同志担任公司的法人。园区的热情帮扶感动了王辉、也温暖了王辉的创业之心,王辉带领他的创业团队开始专心投入生产和产品研发。在王辉和他的团队的艰苦努力下,3年后,企业经历快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返还了200万元的创业风险资金,公司的生产规模也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王辉创业过程中,中心还注重科技创新的引导,鼓励王辉走科技发展之路。王辉同志自创业以来,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4项已经获得授权,发表学术论文12篇,承担并完成了2项江苏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创业园内企业项目和1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研究项目。经过7年时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长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和盐城市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被省发改委认定为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2109年,公司实现销售2652万元、利税305万元。
王辉的努力也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肯定,2010年当选为射阳县党代表;2011年被中共盐城市委组织部评为盐城市优秀青年创新人才;2013年被盐城市委组织部评为盐城市优秀创业人才。
案例四:服务用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的问题
中心通过实践认为,用工难一直是困扰园区发展、企业成长的制约因素,只有解决好员工招录、培训、管理等一条龙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生产,才能让企业宽松成长,让园区快速发展。
(一)超前性为企业号脉。改变“等客上门”的习惯做法,项目服务班子主动介入企业,提前介入,结合企业行业、产业特征,多问几个干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2013年服务韩企东信电子的招商班子,在沟通中了解到项目将需要很多员工,主动帮助到电视台、报社发布用工信息,一次性招录420名员工,提前为企业快速投产备足了“用工大餐”,项目当年洽谈、当年投产、当年实现税收300多万元。
(二)计划性为企业输血。园区许多员工来自周边村居,亦工亦农、亦工亦商,许多因素导致上岗率不高。对此,每年元旦、春节、国庆等特殊时段,中心都会举办一些特色用工对接活动,招录返乡务工人员,为企业增添新鲜血液。2019年元旦,园区在县城繁华地段与县人社部门牵手,共同举办用工集市,现场为30多家企业招录154名员工。
(三)针对性为企业牵线。一些特殊技能的员工,是企业的稀缺人才,但这部分人员流动性大,极易跳槽。2019年3月份园区几家机械类企业焊工人手短缺,中心主动与县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并落实34个村居(社区)广泛与辖区在外打工的同类人员联系,利用周日,组织40名焊工到这几家机械类企业现场面聘,9名在校学生、4名在外打工员工达成用工协议。
(四)特色性为企业育才。企业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员工整体素质渐行落伍,跟不上发展需要。中心超前谋划,主动介入,适时开办HIYB、HYB、EYB等多类岗前、岗中培训,代为企业育才。几年来,先后为27家企业培训176名专业技术人员,解决燃眉之急。
(五)公正性为企业调纠。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违反厂纪厂规、劳资纠纷、合同违约等矛盾。在处理过程中,园区始终站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立场上,协调、疏导企业与员工之间矛盾。多年来,先后处理6起各类纠纷,涉及企业22家,员工168名,既维护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又保障了员工的正当权益。